傳統井筒保暖做法:
1)、采用在井口、副井井口處各設空氣加熱室一座或幾臺,主副井供熱熱媒一般為高溫蒸汽鍋爐提供的蒸汽或常壓鍋爐提供的熱水,末端采用熱交換散熱器和風機,經風機將空氣加熱室的熱風吹向井口。
2)、在室內建一個燃煤的空氣加熱室,將通過室內的盤旋管道內的空氣加熱,采用風機、管道送到井口。
1.12目前先進的做法是:
1)、采用熱泵形式,將進下排出的帶有溫度的空氣,通過二次熱交換的方式加熱空氣,將加熱的空氣通過風機送到井口。
2)、礦用電熱風爐熱風輸送形式,利用電能通過紅外電熱管直接將空氣遞增加熱到一定溫度,用風機將熱風送到井口。
1.13紅外線熱風輸送系統的特點:
紅外電熱管加熱空氣方式,科學先進地運用了傳熱的三大主要方式,對流、熱傳導、輻射技術。遠紅外線熱風輸送系統中的熱風爐加熱管表面溫度為 800~1000度,使加熱管周圍15mm內分布的空氣產生振蕩,并在1~1.4s的時間內被迅間加熱到80~210℃。
紅外線加熱管設置為密集布置,管外的被加熱的片狀吸熱物質在紅外輻射下迅速被加熱,在15mm內只有一根加熱管工作就能傳遞熱量、輻射周圍的其他加熱管,整個加熱室內的每根加熱管均有相應的熱量對空氣加熱。
紅外線熱風爐內的紅外線管分層布置,使得空氣在紅外線熱風爐內的流動時間加長,由于被加熱空氣在風機的吸風負壓的作用下,流速均勻,使得被加熱空氣得到遞增加熱的效果。
采用變風道設計,使得冷空氣在加熱初期流速較快,隨著冷空氣被遞增加熱,風道變大,熱空氣流速變慢,在溫室效應的作用下,空氣溫度迅速增高,加熱效果顯著。